當我即將成為

說起來很奇怪,我有點不知道怎麼談這件作品。
這本書關於祭祀、哀悼、失落和轉化,和我的奶奶有關。這本書是自從跟我很親的奶奶過世之後,開始的一段四年多的過程。這本書除了向內看自己面對過程外,也向外看祭祀儀式作為一種生者和死者的溝通方式,如何把大家聚攏起來。讓哀悼成為一種既是私密又是共有的經驗。

最一開始,我把自己作為旁觀者,站在外圍觀察祭祀這個公共活動,在公墓、納骨塔,看一般人跟家族一起從事古早傳承下來的紀念活動。我在這些觀看過程中感到疏離,就像我在奶奶的喪葬儀式中感覺自己尚未進入狀況。

哀悼是一個私人的經驗,就算是家人,也可能有非常不一樣的方法去面對失落。比方說,我從小到大的生活都有奶奶陪伴。自從奶奶不在家之後,我才想起他在家中的身影是什麼樣子。早上起床我學他安安靜靜把客廳掃過一遍,拉起窗簾讓光透進來。開始喜歡蘭花。把廚房裡剩下來的食材,用來煮他的拿手菜之後吃掉。我在這些行爲裡感到自己一點一點把他從生活化進身體裡,於是缺失掉的,又透過行動構築出新的部分。我好像得用很慢的方式,在生活中一點一點思念他,才能觸及到自己慢慢分泌出的對於失落的反應。

《當我即將成為》可能是一段虛構的敘事,形塑出我對於人死亡過後,從陽世過渡到冥界,再到投胎轉世的這段路程的想像;也能是我從還有他的日子進入到沒有他的日子,這段旅程持續的紀錄。

在看守所的看顧之下,這次展覽將展出《當我即將成為》這本書。這也許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作品,但我想在翻閱的過程中,任何面對失落經驗時被潛抑的隱密情緒,都將成為讀者參與敘事的可能性。

何予

2001年生於台南,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,2018年開始廣泛接觸各類型影像並練習創作,常以書籍作為媒材發表作品,自行製作並發行數本攝影書與攝影小誌。